随着云计算的广泛推广,用户们越来越重视云上关系数据库的稳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多副本部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它作为实现高可用性的核心途径,涉及众多选择因素,其优缺点也值得深入分析。
高可用性对比
传统最早提到的RDS多可用区功能,主数据库实例可实现跨可用区的同步复制至备用副本。2022年3月,新增了一项新选项,即创建包含三个数据库实例的集群。在传统方式中,若主实例发生故障,可迅速切换至备用副本,确保数据库的持续可用性。三个实例的集群在遇到故障时同样具备应对能力,能有效保障高可用性。此外,传统备用副本强调冗余,而新的集群方式则不仅关注冗余,还综合考虑了性能等多个方面。
新的集群模式在可用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其特点在于单个可用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集群数据的写入。采用多副本和多可用区的配置,就像是给数据库增加了多层防护,确保在各种故障情况下都能持续运作。这对于那些对持续服务有需求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高性能分析
早期的多可用区功能中,备用副本无法处理读取工作负载,因此不适合用于只读场景的扩容。然而,后来的多可用区数据库集群则有所改进,它能够提升读取工作负载的处理能力,并减少延迟。在采用数据库原生的半同步复制机制时,只需至少一个备用实例确认,即可完成更改的提交。尽管这种方法相较于单可用区部署会略微增加写入和提交的延迟,但数据同步和保护的效果却更为出色。
新的数据库集群与SSD虚拟化存储层紧密结合,此举极大减少了锁竞争,并消除了数据库进程线程带来的延迟。这样的做法对于提高整体数据处理效率至关重要,无论是加快写入速度还是缩短延迟,都能显著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可管理性解析
从可管理性角度分析,传统RDS的多可用区功能操作简便,主要涉及主备关系的维护。然而,在新的集群模式中,管理三个实例及更多功能,如只读副本等,可能会变得复杂。对于这种较为复杂的部署方式——多可用区集群,我们需具备更丰富的技术能力,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企业面临需求逐渐扩大的情况,尤其是对海量数据处理和多功能集成的需求,管理上的复杂性便需在显著提升性能和确保更高可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只读副本探讨
仅阅读副本可让数据库在多个只读实例间扩展其读取功能,而在不同可用区域设立只读副本,则能增强数据库实例的可用性。若数据库集群缺乏只读副本,一旦发生故障,主实例的重建很可能发生在同一可用区,这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副本的存在有助于优化工作负载分配,尤其是在面对大量读取请求时。它允许将部分只读任务分配至这些副本,这样做不会干扰主实例对写操作及其他任务的处理。
新服务配置特性
新的服务配置可根据需求自动进行扩展。其底层架构与预置集群保持一致,同时吸收了v1核心的优点,且与预置集群的功能更为契合,例如支持只读副本等功能。集群卷中的数据会自动在各个可用区之间进行复制。数据存储在采用SSD技术的集群卷中,并且有六个数据副本分散在三个不同的可用区。
这种按需自动扩展的功能,使企业能够根据业务量的波动,更灵活地调整数据库容量。这样,企业无需担忧资源浪费或容量不足的问题。
选型建议考量
企业若主要负载涉及读写操作且对成本较为关注,不妨考虑采用传统的多可用区功能。若对读写性能、高可用性要求极高,且具备相应的预算和技术能力来应对管理复杂性,则多可用区数据库集群可能更合适。至于是否选择配置更多只读副本,这需根据对读取容量需求的预测来决定。
您是否在您的公司里使用了类似的关系型数据库配置?欢迎点赞和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展开讨论。